疫情下的食品變遷之方便食品簡史
疫情之后你想做什么?吃頓熱辣的火鍋?聽五花肉在烤盤里呲呲地“顫
抖”?還是手捧杯奶茶與珍珠“親密約會”......
等等!?。〖依锒诘乃賰鲲溩雍团菝?,吃完了嗎?少女不禁要想,這樣方便的又好吃的食物到底是哪個機智又聰慧的小可愛發明的?故事要從沒有方便食品前說起。傳說中食物的“備胎”們
01耐饑丸
這個名字,通俗易懂,(鼓掌)就是吃了就能忍耐饑餓的“藥丸”。
做法很簡單,就是把糯米和去了核的紅棗攪拌在起,然后搓搓搓...搓搓搓...搓成個小丸子,晾干,就變成了饑餓丸。
在那個天災人禍頻頻發生的年代,饑餓丸可是個救荒的好東西!
02千里面
早在安藤百福發明方便面之前,咱們中國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的速食面食。
可“日行千里”的面就是康熙時期的“方便面”,別說日行千里了,萬里都沒問題!
跟咱們現代的方便面樣,但比現在的方便面“精致”很多。面粉里要加鹽加花椒粉起和成面條,擱水里煮,撈出來后,還要再放鍋上蒸,再用油炸到金黃。放涼后,用牛皮紙包起來就可以帶著走啦~想吃的時候,拿沸水泡泡就好了。還有速食炒面,沸水泡,就能吃,同樣深受推崇。
03古代罐頭
俗話說得好,萬物皆可“罐頭”。
早在道光年間美食家薛寶辰就在《素食說略》中寫道“能做罐頭的食物不止水果和肉類,冬筍、蘑菇、栗子、黃瓜、菱角也能做罐頭”。
04守山糧
守山糧,俗稱蘿卜塊,其實就是把洗凈去皮后,放到鍋里蒸軟了,搗成泥。再把蘿卜泥放到模具里,摞起來,自然風干,然后用來筑墻。
是的,你沒有聽錯,用來筑墻。等到哪天戰火起,百姓們躲在家里無糧可食時,就可以把蘿卜塊鑿下來丟鍋里煮粥喝。
這蜜汁操作,當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。
05餢鍮
怎么說呢,今天之前這兩個字怎么讀,我都不知道。
餢鍮(讀音“布頭”),是把面團搓成個龐大的圓環,然后下油鍋炸,炸到兩面焦黃,撈出來控油完掛到墻上就好了。
南北朝的前輩們外出或長途時,常將餢鍮放在馬車里,就像現在咱們越野車的備胎樣,走到半路餓了,就拿下來抱著啃。經過長時間的“風干”,大餅咬起來咔呲咔呲,十分有嚼勁。
這或許就是早的備胎了吧!
這些故事告訴我們,你祖宗還是你祖宗,即便環境再惡劣,他們也不會餓死。
接下來讓我們把味覺轉向國外——
國外的速凍食品需要從只火雞說起。1953年的感恩節,因斯旺森公司對市場的判斷失誤,導致260噸火雞肉滯銷。這個時候再去找儲存庫,不論是成本還是時間都是巨大的消耗。
“這該怎么辦呢?”
正當斯旺森陷入煩惱時,該公司的名推銷員杰瑞·托馬斯想到了解決辦法,他從泛美航空公司所用的飛機餐盤獲得啟示,認為將預先制作好的冷凍火雞肉、玉米粒、豌豆和土豆塊裝在造型類似的餐盤內發售,讓客人買回家直接塞烤箱內加熱即可。
不止如此,他還把眼光放到了當時美國越來越多家庭購置的電視機上,將這種新式商品組合命名為“電視快餐”,意思是體積適中、使用方便,對適合邊看電視邊吃。
個小小的銷售員,在67年前就窺探到將來的我喜歡癱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東西。
速食食品也就此發展、崛起。先后出現了薩拉米香腸披薩、紐約牛扒、杏仁甜餡餃子、檸檬草椰子雞、培根奶油意面速食,也發展出了中式、德式、意式、墨西哥式等全餐組合,仿佛逛趟超市就能把高級餐廳給省略掉。
從這之后,速食食品開始逐漸占據生活主流,尤其在特殊時期,每張餅、每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當今的速食食品更是五花八門,走進便利店瞧,整個柜子都是速食食品,飯團、便當,要什么有什么,辦公族的愛。
而后自熱火鍋、自熱串串、自發米飯等“黑科技”相繼出世,不得不說,自熱火鍋除了量少沒啥缺點。
從此,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早餐、中餐、晚餐和宵夜了。
來源:知乎